原创天地

值班站长孙志明的四个“关键词”

作 者:方雪纯        来 源:保定南站        2024年05月15日

五一节假日期间,在保定南收费站川流不息的车道里,有一个人特别亮眼——不是因为长得最高最帅,而是最黑。黝黑的皮肤成了值班站长孙志明的底色——这是他常年在路上户外工作,与太阳共舞、与风雨并肩的写照。从二十多岁的青春少年到知命之年,近三十年光阴荏苒,孙志明把他的青春挥洒在了他所热爱的高速事业中。

“默默无闻干工作,勤勤恳恳孺子牛。埋头钻研鼓把气,有了志明不用愁。”这是保定南收费站的同事们对孙志明这名中共党员的认可和评价。

坚守——二十五年光阴与路为伴

5月5日,小长假结束的最后一天,保定南收费站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作为收费大站,一到免费期间,大货车、小轿车轮番上阵成常态,孙志明更是深感责任重大。“越到节假日我们越忙,一放假小车多起来,大货车不会减少,整体车流量就更大了。”作为一名老高速人,孙志明早已摸清了节假日期间的“脉”,适应了这种工作节奏。

而对于保定南站来讲,每个节假日开始和结束前一天的下午两点至晚上八点是收费站保畅的关键节点,整个收费站全力以赴、加班保畅,每逢这时,孙志明都会主动请缨,备岗替岗,孙志明家住衡水,通勤都是自己开车上下班,每次来上班都早到一小时,每次下班都晚走一小时,这也已经成为了他的日常,同事们都亲切的给他命名为“1小时”定律,而就是这一小时的时间,孙志明早已整装待发,出现在了工作场景中。每个节假日,都是一次大考,而每次大考中,他都是那名最合格的答卷人。

钻研——“活到老学到老”是他的真实写照

如今52岁的他,从1997年就来到了京石路工作,从收费员到值班站长,一直在路上,也见证了高速公路事业一路的发展历程。从传统收费模式,到智能高速建设,孙志明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老孙啊,这都智慧收费了,你还研究它干啥呀?”

听到别人这样问,正在研究收费机器人工作原理的孙志明扭过头来说:“现代化交通背景下,技术更新迭代迅速,不学,我们就被彻底淘汰了!”的确,每一次的发展变革,都能看到他在他的小红本上记下的一条条工作笔记,打开扉页,“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18个苍劲有力的字呈现在眼前。仔细翻看他的笔记本,里面事无巨细地记录着他工作时的每一个场景,大到收费站的每一次运营部署、小到绿通检验的每一道流程。随着对笔记的翻阅,也翻开了他在高速系统二十多年的匠心之路。

热心——温暖来往“赶路人”

“您先喝一碗姜茶暖暖身子,我帮您联系附近的维修店!”

“老人家,这是高速,行人不能上,太危险了!”除了是一位优秀的业务精英外,胸口悬挂的那枚鲜红的党徽,也是孙志明最引以为傲的身份标志。

从帮助故障车辆消障到安置滞留乘客、从为困难的司乘垫付通行费到救助心脏病人,他处处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看来,党员身份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仰。

3月13日,孙志明如往常一样,在岗位上忙碌着。突然,一阵急促的刹车声划破了宁静。只见一辆小轿车在收费站前紧急停下,车上的司机惊慌失措地喊着:“快救救我!我心脏不舒服!”

孙志明闻讯而来,只见司机面色苍白,双手紧捂胸口,情况十分危急。他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同时从收费站内取出急救包,为司机进行初步的检查和救护。他一边安慰司机,一边熟练地解开司机的领带,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孙志明一直守在司机身边,时刻关注着他的病情变化。

救护车到达后,孙志明协助医护人员将司机抬上担架,并描述了司机的病情。在他的及时救助下,司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

事后,司机的家人专门来到收费站,向孙志明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们激动地说:“如果不是孙站长及时救助,后果不堪设想。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尽责——保定南的“招牌菜”

自开展ETC推广发行工作以来,保定南站员工积极“上路”,主动“入户”,热火朝天开展ETC推广办理工作,在集思广益之时,孙志明的“小红本”又派上了用场,无论什么疑难杂症,通通记录在册,慢慢的,他就变成了办理ETC的行家里手,大家有不会的,或者拿不准的都像他咨询,亲切地称呼他为“孙行者”,是样样行的行,大家纷纷都给他点起了赞!

在ETC推广宣传上,这位“孙行者”又有了金点子,他向站上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出入口设置广播喇叭,并在出口处设置醒目的标志牌,这气氛有了,果真见效,过往的司乘朋友们,耳听为实,眼见为实,打听咨询的多了,办理的也就多了。

百度沸水不是一秒烧开,优秀品质不会瞬间造就。坚守奉献,实干担当,他用一片深情扎根在他深爱的高速事业上,他用自己的方式描画着劳动者最美的身影。

( 阅读: 人) 图源:保南站/郭雯